7月8日、9日,由四川省散文学会、眉山市文联主办的四川作家走进青神采风活动暨周闻道《发现的秘密》、《介入的力量》分享会在眉山市青神县举行,来自四川省内的80余名作家、评论家参加了本次活动。分享会就在场写作的理论探索、文本创新和“三苏家风家教”、“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主题创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两书作者——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始人和代表作家周闻道受出版社委托,就两书的出版作了说明:本次出版的两书,精神主线便是在场——既有在场理论探索和构建,也有作品观照、写作指引和意义发现;其两个关键词——“发现”与“介入”,正体现了在场主义的核心理念。
在读者分享交流环节和专家与作者对谈环节,与会者做了充分的碰撞交流。著名文学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小林认为,“周闻道是有突出“辨识度”的作家,而辨识度是一个成熟作家的标识。周闻道的“辨识度”来源于他的抱负,而他的抱负可谓“业余作家”的非分之想:他对散文怀有崇高的使命感。他要干一件不少‘业内人士’都不想干也不愿干的事情——文以贯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弘道等,这些早已在‘五四’浪潮中声名狼藉的词汇,被他重新捡起来,作为大旗,固执地扛在自己的肩上,旗帜鲜明地要通过‘发现’‘介入’和‘散文性’与‘在场精神’,找回散文的纯粹性,重振散文的担当精神。“
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教授章勇先生,将两书的解读延伸到最近对周闻道散文的阅读,及对在场主义中的“发现”与“介入”的理解,进而从理论与文本的结合中阐释两书的意义。他说, 比如,在《扶桑之上》中,周闻道写道:“站在一棵被称之为‘青铜神树’的扶桑之前,仰望枝头一只只意欲飞翔的神鸟,竟有一种莫名的飞翔冲动。当然,这里心飞翔并不是单纯的展翅蓝天,而是对人类未来理想美梦成真的向往。 在《日照初光与一尊海上碑》中周闻道写到:“我欣赏苏轼的心安之处是吾乡。当年的苏轼,任职密州,打马日照九仙山,是把此地当他的家的。那就像苏轼或者笛卡尔那样,面向自我,从自我寻找心的归宿,精神的中心,进而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此等等,把在场理论和实践水乳交融的融合在了一起。
著名作家、诗人徐建成认为,要成为周闻道似的作家,要有与其类似的对文学的虔诚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要熟悉更广阔的世界,有更宽广的襟怀。
著名作家、诗人、南充市文联主席何永康说,这次推出的两部书,从“我读”与“读我”两个维度,对在场主义散文流派进行了一个小结,给人很大启发。
分享会后,与会作家、评论家深入青神唤鱼公园、“苏母祠”、青神国际竹艺城、红色西山等地进行了采风活动。与会人员无不为青神“东坡初恋地、国际竹艺城”的美丽神秘所吸引,无不为青神以苏母文化为切入点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享誉世界的竹编艺术啧啧称赞,无不被西山红军的英雄事迹和壮烈情怀所震撼感动。大家纷纷表示,回去之后要好好梳理采风收获,认真抒写青神、讴歌时代,多出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