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全国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调研会(西南片)在成都召开。图为调研会现场。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基层评协组织体系建设,推动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3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承办的全国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调研会(西南片)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安仁校区召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四川省文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江永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评协新文艺群体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办公室主任都布,四川省文联常务副秘书长、新文艺组织工作处处长邓子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思,副校长于世祥,以及来自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8省、市、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要负责人参会。徐粤春发表讲话,江永长致辞,李明泉主持会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讲话
徐粤春在讲话中对四川省文联、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本次会议提供的良好研讨条件和周到的会议服务表示感谢。他指出,在全国省级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港澳台地区除外)实现全覆盖之际,此次会议的召开,对进一步加强全国基层评协组织体系建设,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推动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本次会议有四点收获:一是看到了成绩,为下一步基层评协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总结了经验,今后的工作开展要注重本土化、本地化和在场性;三是查找了问题,要深入研究会议提出的人才稀缺、经费不足及阵地薄弱等问题,正视重点难点;四是触发了思考,组织体系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他还提出四点希望:一要明确目标,勇担责任。省级评协要主动推动基层评协组织建设,根据自身实际确立下一步工作目标。二要争取支持,创造条件。要努力争取主管单位对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视与关心。三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省、市、自治州,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渐实现基层评协全覆盖。四要内强素质,外扩形象。要积极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争取做到创平台、办活动、立品牌。
△四川省文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江永长致辞
江永长在致辞中分享了四川省文联近年来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他指出,四川省文联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平台搭建、主题创作上进行了系统布局和改革构建,让四川省文艺评论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显示了四川省文联对做好“文艺评论”和“文艺评论两新”工作的高度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全省文艺评论水准,他表示,一要真正履行好协会职能职责。以“文”“联”通内部协会与外部单位,既要保持文艺评论的独立性,又要找到与其他艺术门类联合依托的平衡点。二要处理好创作与评论的关系。要加强全系统联动、产学研联动,对重点作品提前布局,形成精品协同推出机制。三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文艺评论川军队伍。要识才聚才,努力培养推荐优秀文艺评论家,重视基层文艺评论工作开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评协新文艺群体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主持
会上,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王贞华,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贵州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晖,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秦槟,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李洪川,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杨钊,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于涛,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詹斌,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等8省、市、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要负责人分别就文艺评论组织建设基本情况、做法经验及下一步打算作交流汇报。
△从左至右:王贞华、金晖、李秦槟、李洪川作交流汇报
△从左至右:杨钊、于涛、詹斌、白浩作交流汇报
△李明泉(右)为“四川省文艺评论实践(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基地”授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思(左)接牌
会上还举行了四川省文艺评论实践(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基地授牌仪式。罗思表示,川影将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凝聚联合“文艺两新”优质力量,通过更多高质量的活动和项目,助力四川省文艺评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育,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贡献更多“川影力量”。
全国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调研会(西南片)的召开将进一步建立文艺资源优势互补、合作互助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文艺评论研究,充分发挥西南地区文艺评论家作用,推动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
△大会合影